根据教育部职业与成人教育司及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办公室要求,结合汽车行业和职业教育现状及《全国汽车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规划(2022-2025年)》,制定全国汽车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汽车行指委)2024年重点工作计划,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一、稳步提升汽车职业教育理论研究水平和组织影响力、贡献力和支撑力
(一)具体举措
1.围绕国内外汽车产业新趋势,进一步做好教育部委托的汽车行业(专业)领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教育教学领域的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为教育部和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咨询意见和建议;
2.围绕“新汽车”专业建设、三教改革、产教融合、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等汽车职业教育热点问题开展理论研究;
3.围绕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各类各层次技能大赛,做好专业指导和咨询服务,推动技能大赛成果转化,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服务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4.围绕国家重大战略,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一带一路”、“协同出海”等汽车职教赋能项目。
(二)目标或成果
1.支持70个左右课题立项;
2.提供各级汽车类技能大赛的专业指导和咨询服务;
3.完成《中国汽车职业教育发展报告(2025)》(初稿);
4.组织参与甘肃、河北、新疆、宁夏、云南、贵州或西藏等地区不少于8个“乡村振兴”定点帮扶类公益项目和2个“一带一路”、“协同出海”职教赋能类国际合作交流项目。
二、持续强化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
(一)具体举措
1.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不断完善汽车行指委章程、工作规范、经费使用管理办法和委员管理办法等制度;
2.持续完善专委会组织建设和能力建设,重点夯实专委会秘书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功能;不断提高专务秘书的组织协调专项能力,持续加强专委会学术引领力、影响力和号召力;
3.建立线上学习中心,助力委员及时了解产业新趋势、新技术、新需求和教育部相关要求,不断增强其行业指导和专业服务能力;
4.召开各专委会中期工作推进会暨相关专业(专门)领域学术交流活动(高峰论坛、学术会议或产教对话活动),加强校企委员之间合作与交流,增加汽车专业院校覆盖面;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审议汽车行指委相关制度和年度工作计划,确立一下年度工作任务和目标;
5.推进汽车行指委官网、官微和小程序等信息化平台建设,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和资源,不断提高汽车职业教育和汽车行指委的宣传推广效力。
(二)目标或成果
1.修订相关制度,动态完善《汽车行指委规章制度汇编》;
2.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组织生态;
3.完成委员学习、工作和宣传平台信息化(1.0版本)建设;
4.完成8个专委会中期工作推进会暨相关专业(专门)领域学术交流活动(高峰论坛、学术会议或产教对话活动)。
三、推进重点领域课程改革试点建设和新增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组织编写优质教材
(一)具体举措
1.组织开展专业教学标准宣贯。根据教学标准,组织开展教材编制,促进标准、课程与教材的有机衔接,不断完善新汽车专业体系建设;
2.指导重点领域核心课程改革试点工作,培育一批精品课程,不断完善和优化精品课程的遴选和推荐流程(含相关标准);
3.围绕新增专业,开发专业简介、专业教学标准和实训条件建设标准,指导相关院校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课程标准的制定;
4.围绕中高本贯通式培养,启动中高本课程一体化设计工作,重点加强本科专业建设研讨及课程标准研制,助力职业本科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或成果
1.专业教学标准宣贯覆盖不少于2000所职业院校;
2.完成新能源(含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专业课程标准研制;
3.完成智能网联汽车技术(中职)专业简介、专业教学标准和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初稿1.0);
4.组织校企共同打造一批“金专业”、“金课程”和“金教材”;
5.组织相关院校开发中高本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四、分布式推进职业院校(中高本)汽车相关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一)具体举措
1.围绕汽车产业“新四化”趋势,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有序组织学校、行业机构和龙头企业共同开发或升级一批汽车专业教学资源库;
2.重点培育在“十一项重点建设任务”中已获得教育部审核通过的教学资源库;
3.充分发挥专委会委员单位在汽车专业教学资源库、素材库建设工作中的牵头组织、协调和支撑作用。
(二)目标或成果
1.培育和建设一批省级以上中高本汽车专业教学资源库,并对有关资源库进行择优推广和使用;
2.培育和建设一批优质汽车类专业课程思政素材库。
五、进一步深化调研工作,分区域分层次提高产业人才需求预测精度
(一)具体举措
1.按产业集中度分区域扩大汽车行业各领域人才需求专项调研范围,增加样本数据量;形成区域化、层次化和结构化的调研工作模式,进一步提高调研深度和调研效率;
2.每名委员须紧密联系不少于10所“非委员”职业院校(中高本)和不少于5家典型企业(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制造、汽车销售与服务类),每名委员的调研对象不得相互重复;
3.科学规划、合理分配,将调研任务通过八个专委会进行分解,由汽车行指委秘书处统筹管理,避免重复打扰调研对象。
(二)目标或成果
1.调研各类层次学校覆盖不少于2000所,调研各类典型企业不少于1500家(每个专委会调研不少于200家企业),并形成常态化的委员调研工作机制;
2.完成 《“新汽车”人才需求预测报告(2025)》(初稿)或研究成果在相关刊物发表。
六、推动汽车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助力“一体两翼”体系建设
(一)具体举措
1.指导建设一批以园区建设为基础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
2.指导建设一批以行业组织、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组建的,跨区域汇聚产教资源,能够有效促进产教布局高度匹配、服务高效对接、支撑全行业发展的产教融合共同体;
3.探索汽车职教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新思路及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目标或成果
1.指导、培育一批创新型、高质量市域产教联合体;
2.指导、培育一批多形式、多种类产教融合共同体;
3.完成联合体、共同体典型案例征集;组织开展汽车职教赋能“新质生产力”学术探讨和理论研究,成果在相关刊物发表。
七、推进“职业素养进院校”工程,加快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人才培养
(一)具体举措
1.组织开展职业启蒙教育、劳动实践教育和“大国工匠”进校园等活动,推动“职业素养进院校”工程落地实施;
2.组织开展职业素养师资培训(含数字化素养),组织编写汽车类《职业素养》相关教材。
(二)目标或成果
1.完成全国范围内15个公益教学点的建设;
2.组织开发面向中职学校的汽车类《职业素养》相关教材;
3.完成“职业素养进院校”工程《评估报告》,遴选一批典型案例,并根据情况适时进行大范围推广。
八、开展人才标准研制、认定、规范及监测工作,支撑汽车产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具体举措
1.组织龙头企业和院校开展人才标准研制、认定、规范及监测反馈工作,并积极参与教育部“现场工程师”、“企业教师实践基地”等项目;
2.开发汽车类“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持续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二)目标或成果
1.遴选一批“现场工程师”、“企业教师实践基地”等人才培养优秀案例;
2.完成全国汽车类“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汇编,及“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行业版)。
九、聚焦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师资培训,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水平
(一)具体举措
1.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等新技术领域开展汽车职业教育教师素质能力提升公益类培训;
2.围绕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思政和科研能力等开展职业能力公益类培训。
(二)目标或成果
1.开展不少于20期相关师资公益类培训(不少于2000人次)。其中,汽车行指委秘书处组织不少于4期培训500人次,每个专委会不少于2期培训200人次;
2.组织开发新技术领域系列教材,协助培育一批“金课”项目,联合培养一批“金师”青年教师团队。
十、指导开发具有国际影响的职业教育标准、资源和装备,助力汽车企业出海
(一)具体举措
1.组织遴选汽车领域内有明显的产教融合特征,且已被国(境)外职业教育采纳认证和推广的典型国际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促进其专业、课程、实习实训、教学条件、师资、培养培训和校企合作等相关教育标准的建立和互认,推动教育教学资源和装备的“国际化”和“本土化”,积极参会“中文+”、“鲁班工坊”和“丝路学院”等项目;
2.组织开展“教随产出、产教同行”海外合作交流等职教赋能项目,积极探索国际项目合作服务、国际标准互认和教育国际合作等平台的建设。
(二)目标或成果
1.遴选一批经过国(境)外一定周期的实际应用,能够引领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高质量、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职业教育教学标准、资源和装备;
2.组织头部院校和龙头企业走出去,开展人才培养“本土化”、“国际化”的合作与交流,协同汽车产业企业出海和高质量发展。